8月17日,奇安信(688561.SH)发布2022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6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21%。
今年以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克服疫情困难,加大金融帮扶模式创新,在定点帮扶中找准抓实资产管理公司服务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取得明显成效。
8月17日晚间,千方科技(002373)发布2022年中报,公司上半年总营收31.16亿元,智慧交通及智能物联两大核心业务多领域案例落地,持续研发投入长期价值凸显,人工智能业务实现22.51%的增长,智能网联迎政策利好重大车联网试点有序实施。
8月14日晚间,天津依依卫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依依股份)发布了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31亿元,同比增加27.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65亿元,同比增加8.19%;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61亿元,同比增加11.01%。同时拟以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股本94,333,576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共预计转增37,733,430股。
公开资料显示,趣睡科技主营业务为高品质易安装家具、家纺等家居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以外包生产方式实现)与销售,其核心品牌“8H”在消费者群体中有较高知名度。
8月8日,广东魅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魅视科技)正式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该公司硬实力科技能力,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记者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华融”)获悉,2022年上半年,在引战增资的基础上,中国华融深化改革重组,公司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经营管理能力逐步提升,风险管理体系更趋完善。围绕“主业转型、风险攻坚”总目标,扎实推进风险化解,全力风险攻坚,资产基础进一步夯实;聚焦主责主业,有序推进牌照类子公司转让,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全力压降负债规模,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强化公司治理,全面梳理制度流程,管控能力进一步加强。
2022年是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华融”)完成引战增资后的第一年。站在新起点,中国华融深化协同共进,主动对接中信集团产业链、供应链、区域链,通过产融协同、融融协同,深入挖掘主业业务机会。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已经召开的几家资管公司年中工作会议来看,今年以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遵循上级部门要求,继续在不良资产领域做深做细,在防范化解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自2002年起,中国信达开始承担定点帮扶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信达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牢记国之大者,坚持金融为民,举全司之力,凝全员之智,通过党建、金融、产业、教育等全方位帮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过去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融资担保业同样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肩负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重任,行业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就融资担保行业现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机遇挑战等相关问题,《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担协”)秘书长殷有祥。
《金融时报》记者在对多家融资担保公司的采访中发现,近年来,融资担保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提速,各家公司从风控和业务环节切入,推动数字化服务平台和智能风控技术应用,使公司的运营管理更加适应新形势与新要求。
近年来,探索银行与担保机构共同参与的银担合作机制、加强银行与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合作成为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融资担保体系中,再担保是其中一部分。在助力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过程中,再担保发挥了什么作用?其业务模式有哪些特点?对此,《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湖北省融资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再担保”)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龙和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信保”)党委委员、副总裁金维民。
北京市丹江渔村酒店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湖北丹江口风味为特色的微型餐饮企业。受疫情冲击,该企业收入产生较大波动,短期流动资金不足,但因缺乏合格抵押物,贷款融资一度受阻。北京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了解相关情况后,以“创业贷”专项担保产品破解融资难题,为企业提供了500万元担保支持,用实际行动与小微企业共克时艰。
交银租赁坚持以促进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定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聚焦主责主业,统一思想、统筹谋划,深入推进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整体工作。
近年来,多家租赁公司牢记金融为民初心,在发挥出融资租赁特色功能的基础上,还以金融惠民、助学扶智等多种方式积极助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有温度、有力度、有厚度的租赁力量。
近日,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金融租赁”)收到天津银保监局下发的《关于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在境内部分区域设立项目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以及为项目公司对外融资提供担保业务资格的批复》,获批设立项目公司(SPV)资格。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中国中铁资本旗下融资租赁公司(以下简称“中铁融资租赁公司”)全面推进党建与经营深度融合,不断激发党建红色引擎作用,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业内人士表示,伴随着监管趋严,公司数量及市场规模增速下滑,租赁业加速回归业务本源,并着力在小微企业、数字化领域加强业务布局和转型,积极培育新的发展增长点。
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非银类金融机构利用自身特色及优势开展金融服务。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以重庆为例,截至6月末,该市小额贷款公司“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9.21%,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支持“三农”在保余额同比增长11.16%。
近年来伴随普惠金融事业的蓬勃发展,小微信贷总量层面的“融资难”已得到初步解决。但也同时带来两个新课题,一是审批流程比小额消费贷款复杂,二是操作体验不佳等痛点。而小微企业主更希望借款流程简单、输入信息少、零等待,同时还希望有面对面的沟通和及时专业的指导。
日前,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批复,山东国晟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全省第一家获批的全国性网络小贷公司,开创了全省地方金融新业态。
11月2日晚间,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开征求意见。
9月16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以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规范经营行为、防范化解风险,促进小额贷款公司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平台,具有整合行业信息和金融资源的独特优势,在数字化时代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财务公司借助数字化手段,发挥整合集团内外资源的能力,以全业务上云、全过程管数、全场景赋智、全方位塑才为抓手,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进一步赋能供应链体系发展。
7月29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这是继2006年《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首次修订后,时隔16年再次进行修订,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也是深化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下简称“三项制度改革”)的关键之年。国能财务公司董事长刘春峰感慨道:“重任之下更显担当,我们必须迎难而上,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推动改革进行到底。”
央企首单用途类科创票据——通用技术集团2022年第五期10亿元中期票据(科创票据)日前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2.98%,募集资金将用于向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增资,助力该公司重点解决复合材料等关键零部件加工和核心功能部件研发等相关科创项目发展。
中化工程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工程财务公司”)首笔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日前成功落地。中化工程财务公司作为信贷资产的受让方,将出让方某外部商业银行持有的某成员企业银团贷款资产买断并顺利实现资金交割,金额合计1亿元。该业务的顺利开展,对于中化工程财务公司拓展资金配置渠道、统筹整合金融资源、优化各项财务指标有积极意义。
眼下正值2022年毕业求职季,全国超千万大学生走出校园奔忙在找工作的路上。作为持牌的消费金融机构,兴业消费金融于2020年推出“兴才计划”和“立业计划”,致力于为莘莘学子提供入学资助、实习辅导和就业帮扶。
“现阶段,消费金融市场格局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线上化的发展特点。金融与科技在消费金融市场中碰撞出火花,为消费金融市场的数字化提速打下坚实根基。”《中国消费金融数字化发展分析2022》(以下简称《报告》)这样描述消费金融整体市场格局。在扩大内需、消费升级的背景之下,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进程日益提速。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数字化”不仅仅是一个重要标签,更成为赋能业务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022年行至过半,消费金融公司数字化转型如何?《金融时报》记者通过调研发现,今年以来,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均将数字化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持续增强数字化运营能力和风控能力建设,加速推进数字技术与消费金融的有机结合,致力走出一条科技驱动业务提质增效的稳健道路。
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服务乡村振兴需要整体统筹规划,围绕农户的衣、食、住、行、学、用等细分领域给予全方位、专业化的金融支持,这已成为消费金融行业的共识。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发现,稳健发展、抗击疫情、科技赋能、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是今年消费金融公司做的部分重点工作,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消费金融行业仍将在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更多积极作用。
日前,英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与上海祺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