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各项工作有了新发展,在完善办学体制,提高办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严格学员管理和建设办学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各项工作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党校中名列前茅。
今年以来,光大银行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出了哪些部署和安排?在疫情影响下,光大银行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薄弱环节,尤其是纾困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哪些支持?光大银行如何拓展线上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日前,光大银行党委书记王江接受《金融时报》记者专访,详细介绍了该行助力经济稳增长的一系列具体举措。
周逢民:65年来,中国金电艰苦奋斗、顽强拼搏、风雨兼程,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在不同阶段都为中国金融改革和人民银行科技事业的开辟、巩固和壮大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自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国资国企系统瞄准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发力、多点突破,重组混改大戏连台,多元激励深层突破。
行业转型看头雁。在人身险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提出打造“六个国寿”的新思路。应如何看待人身险业的发展前景与转型方向?作为行业龙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如何推进实现“六个国寿”?近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党委书记、总裁苏恒轩接受了《金融时报》记者的专访,回答了上述问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十三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十四五”阶段,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
个人养老金发展方兴未艾,扩容潜力巨大,一系列制度规则亟待发布,公募基金等一众市场机构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单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在资本市场支持乡村振兴方面,股市、债市、区域股权市场以及“保险+期货”怎样更好发挥作用,受到各方期待。近日,《金融时报》记者就资本市场如何更好支持乡村振兴,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刘英。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气候变化对经济金融的影响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许多国家的央行、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也逐渐意识到,生物多样性与宏观经济和金融系统的关联同样密切。